亚洲贸易一体化面临挑战

2015-03-27 17:13:18

     为了在中期内确保全球经济增长不会陷入“新平庸”,对传统结构性改革起到补充作用的贸易应被视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拥有巨大生产能力而目前陷入增速放缓困境的亚洲来说,贸易可能激发的增长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如何扩张亚洲内部市场应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6日如期拉开帷幕。在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前景黯淡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的大背景下,如何打好区域合作牌,集区域之力对抗外部冲击并配合各经济体内部结构转型已成为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相比于亚洲地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构想等相对较新的区域合作战略,亚洲贸易一体化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同样亟待取得突破,特别是在近年来区域贸易呈现走下坡路趋势的当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战略、政策及检查部官员卡夫曼本周就发声呼吁,为了在中期内确保全球经济增长不会陷入“新平庸”,对传统结构性改革起到补充作用的贸易应被视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放缓的贸易增长如果得以恢复,将可能显著影响个别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整个全球经济增长。”他说。对于拥有巨大生产能力而目前陷入增速放缓困境的亚洲来说,贸易可能激发的增长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如何扩张亚洲内部市场应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区内贸易缺少持续增长动力


自身依存度大幅下降


遗憾的是,一度顺风顺水、进展神速的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却遭遇逆风。根据博鳌亚洲论坛在本次年会前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5年度报告》,2013年,亚洲对自身的贸易依存度由201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59.49%降至53.01%。亚洲中间品贸易在经历了2000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后,似乎进入了低增长阶段。2013年,亚洲中间品贸易的增长率为7%,较2012年的3%有所提高。而最能反映亚洲内部国际生产网络发展的指标——亚洲内部中间品贸易增长率走势同样难言乐观,该增长率在2011年为7%,2012年为8%,2013年下降为5%,反映出亚洲区域内中间品贸易缺少持续增长的动力。此外,亚洲在全球价值链中间品贸易上对区域内的依存度亦由2012年的61.1%降至60.1%,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亚洲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也面临突出挑战。同样是来自上述报告中的数据,2013年,亚洲商品贸易增速与全球平均增速持平,其中出口增速为2.4%,只略高于2012年2.1%的增速。相比之下,亚洲进口的变化更加令人担忧,进口额在全球所占比重仍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此外,亚洲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扩张内部市场


亟须降低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传统的亚洲贸易模式对美国和欧盟市场需求存在很强的依赖。在全球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如果上述外部需求永久性放缓,则亚洲一体化生产网络,乃至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都将经历重大重组,亚洲国家有必要提前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对此,报告认为,考虑到亚洲国家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应对挑战的一个关键性对策将是扩张亚洲内部市场。


记者注意到,尽管亚洲内部相互贸易在亚洲全部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50%,目前亚洲区域内市场特别是最终品市场的规模仍较小。在亚洲内部贸易中,中间品贸易占比43%,最终品贸易占比仅在50%左右。如果能够扩张市场规模,更多的中间投入和最终品将由发达国家市场转入本地区,届时亚洲即有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亚洲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协同合作,降低贸易壁垒。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亚洲国家中仍然对最终品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能将贸易壁垒降至合理的水平,全球价值链产品将获得新的市场,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选择接近消费市场的地方进行生产,这对于扩张亚洲内部市场来说意义重大。


此外,卡夫曼对于低收入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提出的建议是,更多专注于贸易一体化意味着要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海关、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并加强经济制度和政策框架,确保其可预见性和可信性。此外,各方除积极协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即减少贸易壁垒外,还应关注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发挥作用的非关税壁垒。比如,不同的国家对测试汽车的安全性或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不同;一国内部的偏好经常在卫生、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等。这些所谓的贸易“非关税”壁垒在各国不尽相同,也没有系统地记录。有些保护主义倾向有变成这些措施的风险,而现存的各种自由贸易框架尚缺乏相对应的机制和体制来防止这种倾向,各国领导人有必要利用在此问题上谋求共识,协作降低掺杂更多主观因素的非关税壁垒,打造多赢的区域贸易一体化格局。